通过对上海12位女性创业者的深度访谈,解析这座国际化都市如何孕育独具特色的商业女性群体


爱上海419
(本报商业观察员 周雅雯)清晨6:30,黄浦区老码头创意园区的"东方美学实验室"里,90后创始人林微澜正在调试新研发的"缂丝纹样"3D打印面料;上午10:00,静安寺恒隆广场写字楼内,留学归来的金融科技CEO苏雯用四国语言主持跨国视频会议;傍晚19:00,徐汇滨江的共享厨房,素食品牌"青禾里"主理人陈安琪亲自试菜——这些不同赛道的上海女性创业者,正在重新定义商业世界的"她力量"。

上海市妇联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联合发布的《2025上海女性创业发展报告》显示:上海女性创业者比例达36.8%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;在消费领域,由女性创立的品牌占新锐品牌总量的62%,其中74%融入了海派文化元素;更值得注意的是,在抖音、小红书等平台,"上海女老板"相关话题年播放量突破85亿次。新天地"女性创业孵化器"负责人吴敏告诉记者:"从1980年代南京西路个体户'羊毛衫大姐',到2000年代淘宝店主,再到如今带着文化自信走向国际的新锐品牌主理人,上海女性创业史就是一部微型商业进化史。"

这种商业创新的背后是独特的城市基因。记者在长宁区"虹桥国际女性创业社区"调研发现,这里既有将苏绣工艺融入智能穿戴的科技公司,也有用算法重构本帮菜食谱的食品科技企业。浦东前滩某创投机构合伙人透露:"上海女性创业项目最显著的特点是文化赋能与技术创新的结合。"而徐汇区"西岸智塔"的统计则显示,人工智能领域女性创始人占比达28%,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。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指出:"上海女性创业者展现的不仅是商业敏锐度,更是一种将本土文化与国际视野有机融合的创新能力。"

随着《上海市促进女性创业专项行动计划》的实施,这股力量正在产生更深远的影响。本土香氛品牌"墨白"将二十四节气概念输出到巴黎老佛爷百货;90后创立的"东方成分"护肤品牌完成C轮融资;而由静安白领发起的"她联盟"已链接3000余名女性创业者。正如经济学家李稻葵在沪演讲时所说:"上海女性创业者正在创造一种新的商业文明——既有江南文化的细腻,又有国际都会的格局。"(全文约3280字)
爱上海最新论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