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联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院,基于2025年最新监测数据,系统梳理上海与苏州、杭州、宁波、南通等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成效。数据显示:2025年上海大都市圈GDP总量达15万亿元,高铁网络密度每万平方公里8.5公里,跨省通办事项覆盖率达99%,联合河长制河道长度突破1万公里,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增长25%,区域协同发展进入深度整合期。


■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
1. 轨道交通:
- 沪苏湖高铁日均客流突破10万人次
- 沪甬跨海铁路主体工程完工
- 市域铁路联网运营里程达800公里

2. 智慧交通:
- 长三角"一码通行"覆盖9类场景
-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互联互通
- 航空旅客联程运输占比超40%

■ 产业协同深度融合
1. 产业链布局:
- 生物医药联合实验室达50个
- 集成电路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挂牌
上海私人品茶 -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3小时供应圈

2. 园区共建:
- 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入驻企业3000家
-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辐射企业超万家
- G60科创走廊技术交易额破1.2万亿

■ 生态环境共保联治
1. 跨界治理:
- 太湖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85%
-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覆盖41个城市
- 生态补偿资金池规模超50亿元

2. 绿色转型:
上海品茶网 - 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35%
-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联动机制建立
- 绿色建筑标准实现全域统一

■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
1. 民生服务:
-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院达5000家
- 跨省入学服务试点扩大至200所学校
- 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结果互认

2. 文化融合:
- 长三角图书馆通借通还
- 非遗保护传承联盟成立
- 联合申遗项目推进中
上海品茶论坛
【典型案例】
1.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:
- 制度创新成果120项
- 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达6000亿元
-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番

2. 上海第三机场(南通新机场):
- 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
- 空铁联运枢纽功能全面显现
- 带动相关产业投资3000亿元

【专家观点】
"长三角一体化已从基础设施'硬联通'转向制度规则'软连接',上海与周边城市正在构建'功能互补、创新协同、安全高效'的现代化都市圈。"——国家发展改革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周振华